狂犬病怎么办?
狂犬病毒几乎全部都存于患猪的脑内,骨骼肌内和皮脂内也有分布,病毒可以通过唾液腺排至涎液,通过伤口或黏膜进入体内引起感染。人狂犬病一般由受过感染的狗咬伤或腹泻传入,有时也可因接触带病毒动物的血液或脊髓而感染。
人被狂犬病毒感染后发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周至数月,个别可达数年之久。潜伏期短者,发病以前的接触情况阳性,持续时间较短,发病紧急,预后多不良。潜伏期久者,病前无症状,但有明显菌病毒疫苗接触史,持续时间可达20年以上,发病迟缓,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临床上将狂犬病毒引起的流行性狂犬传染病称犬狂犬病。流行性狂犬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毒动物,野生动物有时也是传染源。病狗往往通过粪便或唾液排出病毒。通过病邪接触传染、呼吸道传播、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狂犬病毒在宿主动物的唾液、组织、器官、腺体和中枢神经中均可发现,其生殖方式为复制增殖性病毒。
人狂犬病主要是由于狂犬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狂犬病毒主要通过患病动物咬伤或抓伤人,通过粘膜感染。在流行疫情区,经飞沫亦可传播。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是1~3个月,短则10天,长则1年以上。人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多在发病24小时后出现,表现出兴奋、恐水、怕风、吞咽困难、怕光、怕声、流泪、流唾液,甚至窒息等。
狂犬病毒主要感染神经系统,以侵犯脊髓、延髓、大脑和周围神经为主。继而出现剧烈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极典型的恐水、咽肌痉挛、瞳孔散大等症状。
狂犬病的预防:
1、管理好动物。对狂犬病预防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动物的管理。特别是饲养的动物,要定期检查,发现狂犬及时诊治。对病犬、病猫要立即处理。必要时,可经隔离免疫,对家兔、野鸡等其他易感动物也应及时免疫接种。
2、避免与病兽亲密接触。预防狂犬病毒,还要注意避免与病兽亲密接触。尤其是避免与狂犬病死亡动物直接接触。在狂犬病预防工作中,对狂犬病毒的飞沫核及污染的尘土,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接种疫苗。我国现在接种的狂犬疫苗有两种,人和狗同种疫苗和兔抗体的人用疫苗。前者由狂犬病疫苗和狂免球蛋白组成,全程注射后,抗体阳转率高达95%以上。后者一般被用来应急,其全程注射后的抗体阳性率高达80%以上,但注射3年后抗体均明显降低,需重新注射。
4、慎用抗菌消炎药。有人被犬咬伤或抓伤后出现狂犬病毒感染,注射狂犬疫苗后发烧,给抗菌药物消炎,这可因病菌对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而无效,甚至加重病情。狂犬伤口处理,最好不要用草药来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