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述宪狂犬病能间接传播吗?
“他是不是跟狂犬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最近,来自河南的一个家庭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悲剧:15岁的女孩明明被狂犬咬伤,在经过数月的医治后病情恶化,最终不治身亡。家人痛苦地发现,明明被狂咬伤甚至发病死亡的前后经过,其父亲竟毫不知晓。
然而,当人们还没从这一家庭悲剧中消化完毕时,又一起发生在高校的狂犬病惊魂事件进入人们的视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名学生被狗咬伤,狂犬病毒检测呈阳性。学校迅速对该宿舍其余三名同学及附近宿舍同学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另两名同学检测结果也呈阳性。这样,5个人都被确诊患者感染了狂犬病毒,这真是恐怖至极!同时,让人费解的是,狂犬病毒检测结果为何迟迟没有公布,而学校及相关部门对此又一概讳莫如深。
面对如此情境,想必人们马上会联想到狂犬病症。果不其然,家住广州的陈婆婆,本月1日晚去水果摊买桔子,在离开时,被狗吠声惊吓,当时,她就觉得右手食指发麻。次日上午,陈婆婆就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在被送往医院急救时,她的狂犬病毒抗体检测呈弱阳性。但医生表示,尚无足够证据称是狂犬病症。
其实,在医学上,狂犬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3个月,超3个月发病者十分罕见。而本次被狂犬感染的5个学生发病时间均在1个月以内,这无疑是符合狂犬病毒感染特征的。不过,由于狂犬病菌为人兽共患疾病,除了被犬咬伤、抓伤可能感染外,接触了带病毒动物分泌物也可能感染。那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感染者是经何种途径感染的,这个事实到底如何,就显得颇为重要了。但无论何种方式感染,并引发狂犬病症,对这一家庭以及学校来说,都无疑是天祸人灾!
为此,笔者采访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郭会良,就狂犬病毒是否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间接传播等形式致病,以及狂犬疫苗的有效性等情况进行了咨询。
针对狂犬病毒能否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间接传播,郭会良表示,狂犬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的动物撕咬等直接传播给人,当然,也可以通过感染病毒的环境、间接传播等方式引起发病,但不常有,也不常见。
那么发病者是否具有高度传染性?对此,郭会良表示,发病的犬,尤其是狂犬发作期的犬,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在发作期,犬的唾液中可出现大量狂犬病毒,通过粪便、飞沫等呼吸道传播,以及破损皮肤或粘膜暴露等密切接触传播给他人。
据悉,被感染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舔伤者,多会发生狂犬感染,患狂犬病的可能性较大。对此,郭会良称,如果确认狂犬病发作的犬,或疑似犬患有狂犬病,则与其近距离接触、密切接触,或是轻易被其咬、抓伤者,均应注射狂犬病疫苗才比较安全。
至于狂犬疫苗的保护效力如何,面对记者的咨询,郭会良坚称,狂犬疫苗有效率是比较高的,如果严格按免疫程序注射,8周龄以上的犬,接种3次后免疫成功率接近100%。但若初次免疫时,年龄小于8周龄,接种3次狂犬疫苗后,其免疫力可能会减弱。此时,可加强注射2-3次。但须注意,在加强注射时,原3次注射的疫苗品牌,应与加强时使用的疫苗品牌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