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怎么样会得心丝虫?
心丝虫病(Heartworm Disease),又称为寄生虫性心肌炎或寄生虫性肠炎,是由寄生在动物心脏的蠕形寄生虫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这种病主要危害犬和猫等宠物,少数情况下也能感染人。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狗都有可能感染心丝虫病;其中,幼龄动物发病率较高,而老年动物因自身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病 。 1978年,Doyle等首次报道在心丝虫幼虫的肠道内发现嗜碘细胞,并认为此细胞可能是幼虫的消化酶;此后,又有研究发现该细胞能够分解胆固醇、脂肪酸以及蛋白质,进而提出可能的心丝虫营养来源。随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心丝虫主要依赖血液供应来获取其生活所需的物质。
关于心丝虫的传播途径,目前认为主要有两种,即体内传播和体外传播。 体内传播是指昆虫作为中间宿主将心丝虫病原体传染给犬、猫等终末宿主。有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发现,当含有心丝虫幼虫的吸血昆虫叮咬动物时,一部分幼虫可以随昆虫的唾液直接注入皮肤,但在皮肤上并不易观察到;另外,如果昆虫先叮咬动物然后再咀嚼皮肤,则可将含心丝虫幼虫的唾液直接注入皮肤下。不论是何种传播方式,最终结果都是使幼虫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虫子已经死亡,其尸体也被细菌分解,但是其中的病原体却仍可存活并继续繁殖,引起疾病发作。 除了依靠昆虫传播外,已有大量研究证明,水也是可以传播心丝虫的媒介之一。由于水生环境是许多寄生虫的适宜生存条件,一旦病原虫进入水中,其存活率和繁殖率都较高。游泳或淋浴时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源也可能会被感染。土壤中也可能有心丝虫幼虫存在,若动物舔食或被蚤类寄生虫刺破皮肤而暴露于土壤中,也有可能会染虫。被粪便污染的水源和用具也可能是传播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