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出血丝是怎么回事?
上吐下泻,还带了点血丝,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急性肠胃炎”! 没错,呕吐、腹泻都是急性胃肠炎的症状,但是带血就有点诡异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胃肠炎一般是因为吃了不卫生的食物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调、细菌感染,或者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引起的,常见的致病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一般来说,患了急性胃肠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水便)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多数患者1~3天内恢复正常。 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特别是老人、小孩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有可能出现中毒性休克,严重的还会出现肾衰竭!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得了急性胃肠炎,为什么会便血呢?!
其实啊,当肠道受到炎症刺激时,为了排除毒素和病菌,大肠黏膜会分泌大量的黏液,从而出现腹泻;而胃黏膜也会持续收到刺激,出现呕吐症状;若黏膜损伤较严重,也可能出现出血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出血并不是指胃部或者肠道出血,而是指进食以后由于食物刺激胃肠道而导致胃肠道的出血。这种出血一般是自限性的,在停止进食、水分补充充足的情况下,出血多能自止。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患有溃疡病的人因为胃酸过多导致了出血,这种情况就需要及时就诊,遵医嘱进行治疗了。 所以啊,下次再看到家里小孩子腹泻、呕吐时,可不要再简单的给贴个“胃不舒服”“肠胃炎”的标签了哦!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胃肠炎经过正确的治疗都能很快康复,但是恢复期间一定要注意休息,调整饮食,这样才能让肠胃得到充分的休息,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