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身上黑斑传染吗?
这黑斑应该是霉感染引起的,是细菌或真菌,具体是啥要看了病灶才能确诊。 这种病会传染,但它属于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传染的方式主要是残菌和虫卵在鱼缸里四处游荡,被健康鱼体接触后进行传染;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直接通过水质传播。 这类疾病有个特点,就是一旦发病,病鱼的体表症状会比较明显,但是此时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慢慢扩散至全身,导致病鱼体质下降,最终死亡。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其实每个鱼种都有其各自的“性格”。比如热带鱼大多都比较温和胆小,而温带鱼则大多比较大胆活跃。这一点对于鱼类传染病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你要仔细回想一下,在你所饲养的鱼中是否有某一两条鱼最先出现异常,比如说先发现它颜色变暗、先发现它开始掉眼(白化病)或者先发现它身体某部位出现水疱等等,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些鱼就应该确定为病鱼,需要立即隔离。因为鱼类传染病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先来后到”。你可以在自己的鱼缸中进行观察,一般只要发现一条鱼有病,不久之后其他鱼都会表现出相同症状。
鹦鹉鱼体表突然出现黑斑的情况很常见,一般说来,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一、生理性黑斑
主要发生在换水之后,由于前后两次水质差异较大,引起鱼体表产生应激反应,通常在几小时内即可消退。
二、色素瘤
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是由于鱼体内色该发生积累异常而导致,通常在鱼体的腹部或侧线附近的几根鳞片上呈现。这种黑斑的形状一般比较不规则,边界较为模糊,有时表面略带凹陷,与皮肤结合紧密,较难剥离,一般不会传播到同一水体中的其他鱼体上。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该类黑斑会发生恶变,在生长过程中不断扩大,最终压迫鹦鹉鱼内脏导致其衰竭而亡。
三、病毒黑斑
病毒黑斑一般形状不规则,可发生在体表任意位置,较易扩散到其他鳞片上,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能扩散到尾柄上。该类黑斑通常表面光滑,与皮肤及表皮鳞片结合紧密,亦很难被剥离。带有该类黑斑的鹦鹉鱼很难被治愈,且有传染性。病毒黑斑产生的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有报道称,在小缸饲养中比较容易产生这种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