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主人需要打疫苗么?
要打。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 (Rabies Virus)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温血动物(Warm-blooded Animals)之间,包括人间、灵长类、犬、狸鼠等350多种温血动物,均可被感染,其中大部分为家养宠物,特别是犬居多。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全球每年有高达60万人死于该病,发病率仅次于炭疽和破伤风,占病死犬数的84.1%,我国亦将其列为乙类疾病。由于当前对患病犬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故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该病的预防途径主要包括:对易感动物的疫苗接种;对可疑动物的隔离观察;加强检疫措施,以防止传染源进入;切断传播途径,如严格兽医卫生制度并严格执行;提高病人诊治效率,减少病死率等等。
1疫苗种类与免疫程序 目前,用于犬只的狂犬病疫苗可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类。
①灭活疫苗。是用狂犬病病毒接种于易感染的动物细胞(如地鼠肾细胞或Vero细胞)中,使病毒繁殖增殖后制成的。其优点是无致病力而又可诱发机体产生抗体,缺点是免疫原性略差。 ②减毒活疫苗。是将经过遗传突变的低毒性病毒接种于原代培养的白细胞上,使其大量繁殖后制成。因含有活的病毒,故使用时要严格遵医嘱。 无论是哪一种疫苗,都要在接种部位形成硬结,才能起到保护作用。一般接种疫苗后7天左右,方可产生保护性的抗体。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5天到第90天内,如果被狗轻咬或轻微抓伤,应立即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预防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预防,均应全程使用疫苗,切忌“半途而废”。因为若前一次使用的疫苗注射时间尚不足间隔规定年限,则体内抗体水平可能会无法满足机体所需要的保护力度而导致发病;而如果超过期限较久,此时再注射疫苗,不仅费用较高且效果甚微。正确看待并及时完成疫苗的注射流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