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每年都要打吗?

阙桃芙阙桃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是!只有被患病动物咬伤,才有感染的可能;没有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历史,也不用每年都接种;即使曾经接种过,并且抗体检测结果为阳转的,间隔3年以上再接种也不迟 我国目前使用的疫苗属于血源疫苗,即用狂犬病病毒的疫苗株接种动物细胞后所获得的疫苗。这种疫苗的优点是免疫效果良好、使用安全、价格便宜;缺点是接种程序比较复杂(具体见上表)、不能直接检测抗体水平,需要检测抗体阳性才能确认已经免疫成功。 目前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检测抗体的芯片或其他快速检测方法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只能采用较为繁琐的方法来验证是否产生抗体,即检测免疫球蛋白中的IgG型抗体,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特异性差,有时难以区分新近产生的抗体和既往产生的抗体。虽然检测血清中病毒核酸可判断是否有感染可能,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通常来说,注射了合格的疫苗,人体就会产生抗体。但是,抗体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久。

经过多次的研究与观察,学者们发现人体内对抗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存在的时间很短,基本在6个月以内;而非特异性的IgM和IgA类抗体,一般能在体内维持1年左右。如果超过这个时间,体内的抗体检测显示为阴性,则说明此时机体对病毒已不具有免疫能力。

不过,有抗体就等于具有免疫力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抗体的存在是对抗病毒的有效物质,但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抗体构成的免疫屏障。而只有在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的过程中,身体才会不断制造抗体,形成对病毒的全面免疫保护。所以,定期注射疫苗,及时产生抗体,保持身体的免疫屏障作用至关重要。 但是,并非所有人注射疫苗后都能产生抗体。少数人对疫苗不产生免疫应答,或者只产生低水平的免疫应答,这些人群由于无法从疫苗中获得有效的保护力,一旦接触病毒很容易发病。已经有抗体的人,如果不注意卫生,接触病原体,同样会有感染风险。 注射疫苗后,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病毒在身体内繁殖,更不会发生传染。但是,如果有血清学的实验证据证明血清中有高浓度的中和抗体,那么该个体就是接种疫苗后的自然感染者。

章桂凡章桂凡优质答主

理论上讲,如果抗体水平没有衰减到一定水平,就没必要注射加强针。但是目前尚缺乏可靠的评估抗体水平的简易手段,而且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因此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建议按照以下原则注射加强针。

如果在注射完全程狂犬疫苗1年内再次外伤,需于第0、3天各注射1针疫苗,不用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如果外伤发生在完成全程免疫后的第2年,需于第0、3、7天各注射1针疫苗,不需要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如果发生在1年后,则需全程再次注射狂犬疫苗,并于第0天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