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的样子怎么写?
《礼记·曲礼上》有“凡见于人,始于拱手,终于履舄”的记载,说明先秦时人们见到已相识之人是拱手作揖,而作揖这个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也没有消失。 那么古人是怎么作揖的呢? 《论语·微子篇》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子路宿于石门。”“夜半,门人至,复往,则闭门矣。”“子路入,曰‘夫子可知也’。”“对曰:‘夫子的门人饱了没有?都睡了么?’‘对曰:‘夫子何闻知?’曰:‘自有人君焉,我未见力不足者。’明日,周行天下。” 这个故事说的是孔子的一位弟子在半夜回到住处,发现门关了,敲门也没人应,于是从旁边墙头探身进去,只见屋里灯烛辉煌,却没有人。他以为孔夫子睡着了,就大声喊道:“老师!我饿了!” 这句话里的“作揖”形象极了,读来令人发笑。
除了“作揖”之外,古书还记载了一些其他的问候方式。 比如,清晨见面问:“卿今晨何时吃?”“正午什么时候吃?” 晚上见面问:“今天什么时候吃的?”“最近怎么样?吃得消吗?” 对方生病了去探望问:“这几天吃什么?”“病好了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吗?” 分别的时候问:“什么时候我们来相聚啊?” 这些问答都很生活化,跟今天的问候差不多,可见作揖这种礼仪是非常普及而且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