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狂犬病怎么检测?
1. 症状观察 被狂犬病毒感染的犬在发病初期(感染后7~10d),大多表现为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差、发热(40℃以上)、呕吐腹泻、全身无力、行动迟缓、毛发蓬松干燥、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部分病犬出现共济失调、反射亢进(如闻声惊跳)等神经功能异常。 上述症状轻微者经数周恢复,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可加剧病情并危及生命;重者可于6h内死亡。
2. 实验室检查 血清抗体效价检测是诊断本病的最重要的证据。采集患者的静脉血,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狂犬病毒抗体(anti-RAV)。 若患者血清中抗狂犬病毒抗体效价≥1:50,即可确认病人为狂犬病患者。
3. 病毒分离培养 取患者血液与病毒培养液混合,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置37℃温箱培养72h,如发现平板上出现特征性的“凹疤”状菌落,即应接种小鼠进行鉴定。若小鼠在接触细菌后的第4天死亡且脑膜呈出血性炎症改变,则提示细菌为人兽共患传染病——疯鼠病(rat bane),亦称流行性鼠疫病(epidemic rat plague)。进一步可通过动物体实验证明病毒的存在,也可通过电镜在细胞培养物中发现病毒的颗粒,以直接证实体内有病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