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如何检测狂犬病?
狂犬病是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我国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对于狂犬病的检测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狂犬病毒抗原检测技术主要有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胶体金法 等。由于免疫荧光法和 ELISA 属于定性方法且操作复杂,在检测应用上的局限性较大;而胶体金是一种稳定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特点,并且可以用于现场诊断,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1]。 根据检测结果的不同分为两种,即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其中以阳性结果最为重要,因为阳性结果一般意味着被检标本中存在待测的病原体,此时需要进一步进行确诊试验以便得出确切的结果,而对于阴性结果的判断则通常意味着未检测到病原体或标本被污染。
目前临床上对于人体狂犬病毒的检测采用的都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来检测患者的血清样品是否含有狂犬病抗体,其原理为将含有狂犬病毒感染原的蛋白包被于固相试剂表面,然后加入含有狂犬病毒抗原的待测血清样本,若血清中的抗体与病毒抗原发生反应,就会在固相试剂上形成免疫复合物,再用酶标记的二抗来检测抗体是否存在于待测标本中并进而判读结果。
不过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虽然ELISA方法能够很好地检测出人体的血清是否有狂犬病抗体生成,但是由于该方法并不能够直接测量出体内存在的是何种亚型的抗体,所以无法得知患者感染的是野生型的狂犬病毒还是基因工程改良后的疫苗株,从而会影响到后续的治疗效果或者接种新型疫苗的时机选择等问题[2-3]。 因此,目前国内外都致力于研发能同时测定人类和犬类动物血液中的不同亚型狂犬病毒抗体水平的新方法和新试剂盒产品出来代替传统方法以提高对狂犬病的诊断准确性及效率性。